生态修复
首页 > 关于阳光 > 可持续发展 > 生态修复

阳光电源在开发、建设新能源电站过程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严格执行全球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将决策和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纳入整体考虑,加强生产全过程隐患防治和环境保护,实现新能源项目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针对农(渔)光互补项目,与当地农业部门以及农业研究院所沟通品种选型及种养殖方式的可行性。如有农户希望返租土地实施农业种植,除非带电危险区域内,一般会明确优先返租。

针对矿山修复和治理项目,公司在新能源项目实施前,提前评估是否稳沉,并将矿区回填工程进入项目实施成本中,针对特殊地块,利用链条支架等技术,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针对场区涉及坟场情况,公司优先选择迁移坟场,若无法实施,预留专用祭祀通道,并考虑祭祀烟花爆竹的安全距离。


案例:广东仁化土壤修复与光伏发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该项目位于广东韶关市仁化县,项目周边有两个涉重工矿企业,土壤重金属含量超高,曾爆发“仁化血铅事件”。

阳光电源因地制宜,为其制定“板上光伏发电、板下土壤治理”相结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在组件下种植喜阴性超富集植物,利用植物富集萃取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既恢复土地利用价值,增加土壤经济效益,又修复污染土壤,实现中重度污染土壤的资源化安全利用并逐步减弱污染程度。对于项目收获后的含重金属的超积累植物,全部收集、晾晒,再送至项目组已有的修复植物焚烧炉进行安全焚烧和处置。项目区禁止种植食用农产品,每年减少约3000吨的水稻污染,项目直接受益人口涉董塘镇4.8万人,间接受益人口超10万人。项目每年发电收入约1.5亿元,年均为当地创税3000万元,还通过租地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用于土壤修复种植的近20种非食用经济作物,后期也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2022年,阳光电源广东仁化土壤修复与光伏发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十大提名项目,该奖旨在发掘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中国所面临的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紧迫挑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案例:水面光伏修复采煤塌陷区

2016年以来,阳光电源在安徽两淮及山东济宁采煤塌陷区开发或参与建设超400MW漂浮电站,其中最大的为淮南顾桥150MW漂浮电站,开创了大型漂浮电站之先河。

淮南顾桥150MW漂浮电站项目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顾桥镇,占地约21000亩,均为煤矿开采造成的塌陷水域。项目利用“渔光互补”开发模式和先进高效的光伏技术,水上光伏发电,水下渔业养殖,既不占用土地资源,又实现无污染零排放。据测算,顾桥电站年发电量1.7亿度,年产值1.36亿,税收1768万元。在项目25年稳定运营期内,共计可提供清洁电力约41亿度,等效减少标准煤使用1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5万吨,减少碳粉尘排放83万吨。漂浮电站充分利用闲置的塌陷区水域,每年为电网供应大量清洁电力,还为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修复。